最近在我翻閱親子天下雜誌中,有一篇編者的話:「『不教而殺為之虐』的寫作教育」,深有感觸:
「…因為(台灣)基測恢復考作文,在考試領導教學、有考才要學的教育氛圍中,家長、學校開始緊張的動員了起來…開始恢復定期繳交大量的日記、週記、作文、心得。…老師們只好拿起二十年前「鐵杵磨成繡花針」、多練就會、多寫就通的舊思維,要求孩子們更加頻繁的繳交「每寫一次,就挫折一次」的寫作作業…佔用了孩子應該玩樂的童年。
這是一場「不教而殺為之虐」的殺戮戰場。砍殺的是大多數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表達的慾望。…去年底調查顯示,超過五成的國中小學生痛恨作文,超過一半的男生,看完一本書後,對「寫出書的大意或摘要」感到困難。」
這一半的男生,當然也包含了我家長子小熊哥。
*小熊與弟弟在運動會裡一起玩"傳大球"的遊戲.
他正式學中文一年多中,相關紀錄真不少…從「第一天上學--寫到快哭出來的中文作業」、「由美返台:初學中文的四大困境」、到「搶救小二中文力」都顯示:小熊學中文之路,真是踏著汗水與淚水前進。
還好,小三的他,閱讀力及單字力已經漸漸趕上同學的標準,但是「寫作力」卻是最難克服的一關!語言學習的四階段: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,可想而知要能順暢寫作,是學語言最終極的目標。我不敢要求小熊「詞藻華美」,只希望他能達到「文句通順」而已…但光是這點,就很難達成了。
關於小熊剛回國的寫作能力,有一段經典紀錄是這樣的:
「小熊對於中文字,終於能中規中矩的好好書寫了;不過由於在國外長大,中文字彙量比起同年齡孩子要單薄許多,所以學校的閱讀心得或是短篇日記,他都只能勉強湊湊字數而已。
例如:一年級下學期的閱讀心得,他在學校看的一本中國童話『賣香屁』,心得如下:
『做人要ㄔ ㄥˊㄕˊ 。』
就這樣,乾淨俐落、主旨完全正確、一句話結束.....媽媽臉上滑下三條線,默默的想:這比較像造句,不像心得報告。」(*原文出自:搶救小二中文力)
小熊對補習班很反感,所以我從沒想過送他去「補作文」這檔子事。我對小熊的寫作訓練,都是母子一起來,從「繪日記」開始。
小熊討厭寫日記,卻很喜歡看「Dairy of a Wimpy kid(遜咖日記)」,所以我鼓勵他:從畫日記開始寫東西。沒想到他漸漸畫出一些興趣,而身為母親,竟也有了另類收穫。
女孩畫名詞、男孩畫動詞。小熊的日記基本上像「Dairy of a Athletic Kid」--幾乎全是運動紀錄!每天都是描述打桌球、溜直排輪、攀岩、打棒球…最多再多穿插一些「Lego動力機械人」的上課紀錄。
本來我想請他寫些其他的東西,不過想想:這些就是小熊每天上學的重點吧?(OS:他是在讀體育學院嗎?)
*小熊很喜歡我給他加些紅筆回饋,看了一直笑...
寫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,最有感覺。
每天讀讀他的繪日記,除了會心一笑,也能了解他的體育發展、體能狀態、及當日的心情。文字雖簡短,但是他的作文力的確有了長進。
小熊就這樣寫了一陣子,有一天,他的小作文,竟然得到讚賞,老師在全班前大聲朗誦給大家欣賞。當時(小二下)的國語課,課文講的是「一位轉到鄉下同學--小美的來信」,而國語作業就是:「請就課文的來信內容,試著回信給小美。」小熊寫的回信如下:
「親愛的小美:
你轉到鄉下的學校後,我們都很想念妳。妳在那裡有沒有找到新同學?新的老師對妳好嗎?妳有常去附近高低連綿的青山那裡散步嗎?在寬大的學校操場跑跑跳跳嗎?
謝謝妳隨信寄來美麗的油桐花,我還能聞到它的香味,我與班上的同學們都很喜歡它。
有空時,請妳常常寫信給我們,回台北時記得找我們玩!敬祝
快樂
小熊敬上」
雷夫老師曾說:「我喜歡的每一位作家,都是在寫自己熟悉的故事。」小熊也是二下轉回台灣唸書的,我想:他很能體會轉學的心情,不但感同身受,也常被人關切,所以寫的特別順暢吧?
寫作,從寫自己最熟悉的事務開始。鼓勵孩子寫日記,不但讓孩子練習觀察日常生活的細節,更可以乘機了解孩子心中幽微小世界。
試著自行開個輕鬆一點,沒有教條的家庭寫作課…更重要的是,關心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,別忘了不時給孩子溫柔的、幽默的回饋;也許下一本「Dairy of a XX Kid」的暢銷作者,就是你(我?)家的孩子喔!
PS:這一期的親子天下,裡面傳受了不少有趣的寫作訓練法--立可貼、錄音機、白板等竟然都是可用的寫作小道具?! 想訓練孩子寫作又不想上補習班的人,可以參考一下。
*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