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選完了.說真的,以前我在台灣,年輕時代也大喜大悲過--支持的人輸了,就覺得世界末日快來了!!若贏了,就覺得台灣前途無限光明,可以夜夜好眠.
還好,現在不會那樣極端了....."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",我沒孔子那樣賢德,但是也能由歲月學到許多教訓.快四十歲的我,終於比較能用中庸之道來看事情.換句話說:我終於離開楊過(大喜大悲)的世代,漸漸進入小龍女(處之淡然)的境界了?!
在我閉關時,重讀了兩本書:大學與中庸.中學時代囫圇吞棗,現在老了,總算可以領會ㄧ些真意.
首先講大學.大學,指的是關於政治哲理的高深廣博學問(可不是大學聯考的大學).周代時,貴族子弟8歲入小學,學習基礎文化及武藝;15歲入大學(=太學),學習治理政事的理論.所以朱熹說:"大學者,大人之學也."
大學的主軸,是孔孟的"仁政"思想.想要為人君,其實幾千年前先人就已經告訴了明確的八大步驟:"格物,致知,誠意,正心,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."這些聽起來八股,但是卻是千年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.
格物,致知,是要人防止個人感情用事,慾望偏向;努力消除憤怒,恐懼,好樂,憂患等各種情感,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.也就是說:道德修養,在社會的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.也是ㄧ位傑出領導者的重要特色.
重讀大學,給我印象最深的,是這一段話:
"...君子先慎乎德,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財....德者,本也,財者,末也;外本內末,爭民施奪.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.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."
簡而言之,就是:
君子要重修養德性,才會聚集人才,有土地,有財富...道德是根本,錢財是枝末....太重錢財,就是倡導與民爭利,劫奪民脂民膏.
因此,財富聚集在君王,平民就要流散;財富落在民間,平民就會歸附.
政令違背公理正義頒佈出去,平民就會違背正理來報復.財富違背正理收進來,也會違背正理散失掉.
幾千年前古人的教訓,到現在,就過時了嗎?我個人認為:台灣兩次政黨輪替,其實與這段古文,是有某種程度呼應的.
不過政治,就是眾人之事.凡是牽扯到"人"的事情,總會衍生許多錯綜複雜的現象與道理.以上是ㄧ位住在鄉村,下里巴人的想法.農婦愚見,隨便聽聽就好.
關於中庸.這就是我說:變成小龍女的原因了.最近正好有位好友,寫信給我說:"..我是奉行中庸之道的,所以有些黏答答的..."
我看了,莞爾一笑.因為我也是吧?
中庸ㄧ書認為:ㄧ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樂哀怒前,心是澹然平靜的.叫做"中".表現出來以後經過整飾,符合常理,叫做"和".中和就是中庸,萬事萬物若達到中和的境界後,天地正常運行,萬物生長發育,國家也就能太平了.
在書中,"中庸"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,它要求人立定於"中道",在好,壞兩個極端中間進行折中,作到不偏不倚,既不過分也不要不及.要求人要安於自己的社會地位,不做越位非份的事:身居上位不傲慢,身居下位不背叛.只端正自己,不去責求別人.不怨天,不尤人.
用在日常的生活中,就是--得意事來,處之以淡;失意事來,處之以忍.
身居富貴,就做富貴人該做之事;身居貧賤,就做貧賤人該做的事;身處蠻夷之邦,就坐在蠻夷之邦可以辦到的事;處於憂患的環境,就做在憂患災難中能辦的事--所以君子無論在什麼環境下,沒有不悠然自得的.
這次大選後,我在幾個好格友家中,嚐到ㄧ些鹹鹹的眼淚--這些淚有的是歡喜的,有的是苦澀的...我很想拿起手絹,為他們拭去這些眼淚.在我的心中,迴響著一首詞:
還好,現在不會那樣極端了....."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",我沒孔子那樣賢德,但是也能由歲月學到許多教訓.快四十歲的我,終於比較能用中庸之道來看事情.換句話說:我終於離開楊過(大喜大悲)的世代,漸漸進入小龍女(處之淡然)的境界了?!
在我閉關時,重讀了兩本書:大學與中庸.中學時代囫圇吞棗,現在老了,總算可以領會ㄧ些真意.
首先講大學.大學,指的是關於政治哲理的高深廣博學問(可不是大學聯考的大學).周代時,貴族子弟8歲入小學,學習基礎文化及武藝;15歲入大學(=太學),學習治理政事的理論.所以朱熹說:"大學者,大人之學也."
大學的主軸,是孔孟的"仁政"思想.想要為人君,其實幾千年前先人就已經告訴了明確的八大步驟:"格物,致知,誠意,正心,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."這些聽起來八股,但是卻是千年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.
格物,致知,是要人防止個人感情用事,慾望偏向;努力消除憤怒,恐懼,好樂,憂患等各種情感,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.也就是說:道德修養,在社會的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.也是ㄧ位傑出領導者的重要特色.
重讀大學,給我印象最深的,是這一段話:
"...君子先慎乎德,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財....德者,本也,財者,末也;外本內末,爭民施奪.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.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."
簡而言之,就是:
君子要重修養德性,才會聚集人才,有土地,有財富...道德是根本,錢財是枝末....太重錢財,就是倡導與民爭利,劫奪民脂民膏.
因此,財富聚集在君王,平民就要流散;財富落在民間,平民就會歸附.
政令違背公理正義頒佈出去,平民就會違背正理來報復.財富違背正理收進來,也會違背正理散失掉.
幾千年前古人的教訓,到現在,就過時了嗎?我個人認為:台灣兩次政黨輪替,其實與這段古文,是有某種程度呼應的.
不過政治,就是眾人之事.凡是牽扯到"人"的事情,總會衍生許多錯綜複雜的現象與道理.以上是ㄧ位住在鄉村,下里巴人的想法.農婦愚見,隨便聽聽就好.
關於中庸.這就是我說:變成小龍女的原因了.最近正好有位好友,寫信給我說:"..我是奉行中庸之道的,所以有些黏答答的..."
我看了,莞爾一笑.因為我也是吧?
中庸ㄧ書認為:ㄧ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樂哀怒前,心是澹然平靜的.叫做"中".表現出來以後經過整飾,符合常理,叫做"和".中和就是中庸,萬事萬物若達到中和的境界後,天地正常運行,萬物生長發育,國家也就能太平了.
在書中,"中庸"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,它要求人立定於"中道",在好,壞兩個極端中間進行折中,作到不偏不倚,既不過分也不要不及.要求人要安於自己的社會地位,不做越位非份的事:身居上位不傲慢,身居下位不背叛.只端正自己,不去責求別人.不怨天,不尤人.
用在日常的生活中,就是--得意事來,處之以淡;失意事來,處之以忍.
身居富貴,就做富貴人該做之事;身居貧賤,就做貧賤人該做的事;身處蠻夷之邦,就坐在蠻夷之邦可以辦到的事;處於憂患的環境,就做在憂患災難中能辦的事--所以君子無論在什麼環境下,沒有不悠然自得的.
這次大選後,我在幾個好格友家中,嚐到ㄧ些鹹鹹的眼淚--這些淚有的是歡喜的,有的是苦澀的...我很想拿起手絹,為他們拭去這些眼淚.在我的心中,迴響著一首詞:
"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
是非成敗轉頭空:
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
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
一壺濁酒喜相逢: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"
是非成敗轉頭空:
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
白髮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
一壺濁酒喜相逢: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"
人生,有時不用太執著.政治之事多紛擾,我們還是掌握好自己的方向,努力活出自我的況味吧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