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艾爾邦對奇卡說:

「別擔心我們會把妳忘記……就算我們失去所有的記憶,妳也會是最後才消失。」

我一直很喜歡米奇艾爾邦的作品, 他的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( Tuesday with Morrie) 是我指定我家孩子在青少年期一定要讀的作品。

這一次這本書的譯名, 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奇怪, 英文是《Finding  chika》,中文書名叫做《遇見奇卡》。為何是遇見、而非直譯的找到 看了書的內文我才明瞭:在作者收養了這個小女孩,並且為她治病抗癌的過程中,他們像家人一般,會在家裡玩躲貓貓的遊戲,等到奇卡過世以後, 作者還常常看到她的幻影,在他的書桌旁邊出現,要作者寫她的故事。但幻影有時會好久沒來,需要作者去尋找一番

所以。作者就在找尋奇卡 、並記錄找尋奇卡的故事、奇卡的親人的過程中, 也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。

閱讀此書,對我來說有些特別的意義, 第一,本書讓我想到我父親過世那段時光;第二、由於我自己也是肺癌患者,這個抗癌的心路歷程,別具意義。

我不能說這本書是用來療癒的, 因為它可能會勾起一些你想要忘掉的痛苦回憶。 記得我父親在過世之前,因為三次中風、又動了心血管繞道大手術, 所以他有許多與機器奮戰、與醫療侵入的醫療狀況;如同奇卡在過世之前,也有兩年艱辛的抗癌過程一樣。但作者與他的妻子都一一的協助、並承受下去, 這是一個無法由外人想像的辛苦經歷!而這個孩子,其實與他們並無任何血緣關係,甚至於連種族都不同!但作者願意承受這麼艱難的責任,除了宗教的力量、與心中的大愛, 應該沒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。

MICHI.jfif

作者曾經想要孩子,正確來說,為了他人生事業的發展與保持自身的自由, 他曾經很久一段時間不想要孩子 但是等到中年、真正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後, 命運卻不讓他們擁有孩子, 因為,他們夫妻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生育時機。

然後,作者陰錯陽差的,接下了海地的一個孤兒院, 起初只是為了心中的善念與宣教,怎麼也沒想到其中一個孩子(奇卡)竟然罹患了十分罕見的腦瘤,當地醫生宣布:海地沒人可以醫治她!基於負責人的使命感, 他與妻子把孩子帶回美國,希望讓這孩子能接受較好的醫療,但怎麼也沒想到這孩子罹患的、竟然是十分罕見的腦癌四期! 美國的醫生當下告訴他們:根據經驗,這孩子大概只剩四個月的生命。

不過米奇不願意放棄, 他們找了各種方法在網路上蒐集各種資訊、甚至還帶她去德國接受免疫療法, 就這樣,這孩子多延長了兩年的生命,這本書也就是在記錄這兩年的過程,與奇卡過世之後的一些感懷。

在米奇收養著孩子的時候, 其實已經60歲了, 所以對待這可愛的小女孩的心情,有點像祖孫的感受。 但是在體力上, 絕對是一種艱苦的折磨!不過我是十分佩服米奇夫婦, 因為在我罹癌之後,有加入肺癌病患與家屬的臉書群組,我很幸運、只是肺癌一期的患者,但是在群組中每每看到四期患者的艱辛抗癌路,心中總有許多不捨與刺痛…..一般人平常張開眼睛看到美麗的藍天白雲,對於癌末病患來說卻是一日日的折磨。有時候,我甚至想要退出群組,不想要再看到這麼多關於人間地獄的描述,與可能要面對的、自身的命運;原來,地獄的折磨與試煉,不是死亡才開始,它就在人間。

我之所以能一直留在群組, 是希望能時提醒自己: 生命有限,要好好的、充實的過日子,不要浪費每一天,也不要重蹈以前不健康生活的覆轍。

但是米奇這本書, 雖然也是記錄小女孩抗癌的過程,不過奇卡不一樣,米奇紀錄的都是她活潑可愛幽默的身影,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,我感受到,不是地獄般的煎熬,而是一種即將面對救贖的解脫!奇卡的確是個特別的孩子,那是一種孩童的純真與幽默,才能產生的心情。

記得我以前讀米奇的書的時候, 我最記得的是:他告訴我們要天天想像有一隻小鳥在自己的肩膀, 然後可以問牠: 今天,就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嗎?

讀完本書, 我也重新開始天天這樣問自己: 如果今天就是人生的最後一天, 有哪些事情是你該去做的? 想去做的? 那就趕快去做吧!

我們都要面對太多現實與障礙,阻礙了人生、阻礙了往自己真正的夢想前進的道路。 但是死亡,是一個很好的禮物,透過它的步步逼近,你的眼前才會撥雲見日、才能真實看清自己想要的、該走的路!還有,給你走上這條路的勇氣。

我必須說,看這本書你可能會留下許多感傷的眼淚,但是,當熱淚滑下臉龐的瞬間,才會產生無比深刻、暮鼓晨鐘的人生醒悟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小熊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