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每個月雜誌閱讀心得分享的時候!10月號的親子天下很容易讀,其中我最有興趣的文章是:「打開書,鍛練自學功夫」、以及「為何孩子不專心?破解四大迷思」。
前一主題與即將迎接12年國教的小熊哥有關,後者與寫作業不專心的小小熊有關;不過「專注力」的問題,我前陣子才剛寫過「如何養成孩子寫功課的自律性」一文,所以這次換個主題,來談談如何培養「閱讀理解素養」的一些想法。
「閱讀理解素養」為何這陣子沸沸揚揚地被拿來討論呢?大家應該聽說了:台北市教育局長丁亞雯(ps:她是我高中的訓導主任)八月時宣布:基北區的特色招生,只考「學習力」,也就是不考學科、只考「素養」。
這下子許多人可頭大了,大家開始紛紛討論:
1.)什麼是「素養」?
2.)「素養」要怎麼考?
我們可能曾聽說:某某很有人文素養(或科學素養)---其實就表示某某這個人了解許多人文或科學的知識、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在生活上!
以前我們要必考的五大天王(不是火鍋料):國、英、數、自、社(台灣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分科考),以後將合併為考:「閱讀理解素養」、「數學素養」。
更重要的是:「閱讀理解素養」不只考國文,而是結合了「自然」、「社會」另兩大天王的一鍋大菜!
這下子家長更緊張了,也就是面臨問題二:「素養,要怎麼考」?
10/9中午,我正好打開新聞,看到某新聞台做了一個12年國教主題報導:「理解力怎麼教?」
內容訪問了高雄知名學區的x國中,學生多半是以考上雄中、雄女為目標;也錄下了A段班學生(現在還有這樣分班?)學生認真上課的情況。
x國中的老師認真地拿著麥克風,教導A段班的學生如何準備考試,但記者訪問他們時的結論是:「我不會因為12年國教改變目前的教法與教學難度…反正還是要考試啊!」
更有趣的是,接下來記者也對照訪問了一所高雄區「偏遠+放牛」的國中,先問家長:
什麼是12年國教?答案是莫宰羊。又問學生,學生們在攤販旁買吃的,天真爛漫地開心說:
「不用補習了!12年國教就不用補習了!」
然後是高雄某知名中學校長說:「我們(老師)最大的問題是:不知道『理解力』要怎麼教?師範體系也沒開這種課啊!?」
看到這裡我開始冷汗直流:如果連校長、老師都不知道「理解力」怎麼教…這表示以前是教孩子把知識「囫圇吞棗」為主嗎?
不過想想,從小我們受的教育內容,多半都是為了升學考試,有多少知識是「死背、硬記、填鴨」後、考完就「唾棄+遺忘」了呢?大該絕大部分都是吧!
這樣的學習,又怎會真實靈活運用在生活中?素養,更是天方夜譚。
*題外話: 我家是這樣培養閱讀素養的...從品味書香開始!
因為素養,也是一種態度:有人文素養,表示會喜歡人文知識並主動地、定時地去學習它;但我們許多孩子,考上大學後就把書本甩一邊,不再看課外書了;更多出社會的上班族,也只看看工作需要的專業書、或如何理財致富的書籍。
眾人的閱讀的胃口,早就被考試制度搞壞;人文的素養,難以持續經營。
在「打開書,鍛練自學功夫」一文中指出:什麼是閱讀素養?就是:
1.能應用,理解並應用語言書寫的能力。
2.能建構,從各式文章中建構意義。
3.被啟發,從閱讀中獲得新事物
4.能參與,可以參與學校與生活中的閱讀社群活動。
5.能享受,從閱讀中得到樂趣。
爸媽能做什麼事情,增進孩子的閱讀素養呢?不用補習,讓孩子盡量多讀、快樂讀就好了!柯華威指出:樂在閱讀也是閱讀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!
所以爸媽要盡量提供孩子多元的閱讀素材、多讀些不同的文本。讓他們知道文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寫法、不同的立場與表達方式。
如果孩子對某類型的書特別沒興趣,家長可以自己讀給他聽、把自己的感動告訴他…若自己都沒被感動,是講不出讀後心得或人生道理的。
小熊以前只對自然科學類的書有興趣,有一次我把托爾斯泰的短篇傑作「人為什麼而活」唸給他聽,並把我心中的感動告訴他…結果他自己把書拿來細細念的一遍,也真正第一次初步理解了:
「人有什麼東西?」、「人不能知道的是什麼東西?」、「人為什麼而活」的道理。
有人會不相信的問:「培養閱讀素養,哪有這麼簡單?」 建議可以去翻翻李家同的著作: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」一書。書中曾提到:
「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的限制,是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。小朋友的閱讀不夠,國文和作文就不好,連帶的數學也一定不好,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,也看不懂題目。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,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。」
只要大量閱讀,可訓練孩子以下四種能力:
1.很快看懂文章,並抓到重點;
2.正確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;
3.合乎邏輯,不自相矛盾;
4.內容不落俗套,有獨到的見解。
所以關於閱讀素養,讓孩子大量閱讀並快樂的讀,就是最基礎也最根本的第一步!!
素養的培養,孩子與父母其實都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,但只要願意開始、永不嫌遲...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