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教於大學的好友S,常與我分享教育心得。最近她很苦惱,因為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她,實驗卻常常無法作下去,她的研究生每天早上9點來吃早點,作一下實驗後開始討論吃午餐、下午還要點外賣午茶,傍晚五點拍拍屁股準時走人,研究態度比公務員還要公務員!!S告訴他們:如不想做實驗就快點畢業,這些學生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?於是繼續賴在安穩的象牙塔裡,有一搭沒一搭的混日子…

更奇怪的是,大學生也很類似,畢業後前途茫茫,於是紛紛到補習班補習,好考上研究所;升上研究所後卻一點也沒自己的思考能力,做實驗要老師一一把步驟說明白才會作;舉一反三?天方夜譚也!

S苦笑著說:「大學生高中化研究生大學化!我們的教育真的出問題了。」

我覺得她說錯了,應該是「大學生小學化」。

現在的孩子,上大學靠補習,上研究所靠補習,就是因為小學開始一直依賴補習班,所以沒有自己思考、分析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一切都有人幫你整理好,只要死背、反覆演算,就可以換得好成績。

問題是:大學生(研究生)到底該怎樣讀書呢?大學大學,那種消極到好笑的學習態度,是小學,非大學。

我一直有訂閱彭明輝教授部落格的文章。五月號親子天下裏,正巧有一篇他的專欄文章:「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?」,他把這現象分析的淋漓盡致:

我在劍橋大學聽過幾堂大學部的課,真的是呆在那裡:一門三學分的課,教授只講一堂,指定完本週要學的範圍,扼要的講這個單元的重要性、核心概念和學習的目標之後,就下課了。

課本自己讀,讀完自己試著回答課本後面的練習題,每週有三小時的助教時間讓你問問題,這樣就結束了!研究所呢?大學畢業一律直攻博士,而博士生只做研究不上課,研究生自己組讀書會,兩、三週討論完一本書,根本不需要老師去管。

台灣呢?大學生上課像小學生,每一行公式都要老師在黑板上推導給他看,有一行不懂就怪老師跳得太快;剛開學的那幾週,如果沒有先幫他溫習過去學過的東西,也要怪老師;甚至連碩士生都還要老師站在講台上講課,根本沒有能力自己念教科書,讀論文的能力與討論論文的能力就更別談了!

我所見識過的高中資優教育更荒唐,只不過是高一提前念高二或高三的課本,高三提前念大一的課本,照樣是知識的傳授與記憶,而沒有「思想」、「分析」與「批判」。進入資優班的管道更荒唐,很多人連智力測驗的測驗卷都做過好幾本,更別說考進資優班是靠補習,念資優班時繼續靠補習….

大學的學弟在中正大學擔任副教授,最近在臉書上與我討論十二年國教的問題,他說:

「我會問我的研究生:你們為什麼不去工作,要來唸研究所? 研究所並不能保證你們賺大錢,更有可能會讓你們被框架住,不敢去賺大錢你們知道你們一年,教育部花多少錢在補助你們唸書嗎?這些都是你父母辛苦賺的錢。」

我回答:

「工作太辛苦了,學校又自由又輕鬆!研究生至少目前還可以一直上網打電動…從小被安排好,只要考試考的好就夠了!這種價值觀是聯考制度給的,誰會想過自己真的要什麼?」

目前我們的教育制度,教出來的可能是很多訓練有素的狗!因為沒有自己思考能力,老師說東時才會東,往西就去西,其他時候呢?就是去討論如何找到好吃的食物、與上網沉醉在虛擬世界裡….

台灣目前為了十二年國教中的明星學校存廢問題,大家爭得面紅耳赤。十二年國教其實就是把高中教育納入基礎教育的範圍,美英日等先進國家都是如此,因為延長基礎教育可以增進國家公民的素質與能力。

十二年國教要讓孩子不一定都要升大學,也不見得人云亦云的一股腦唸研究所,而是在基礎教育時期早點作好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。

朱敬一指出:基礎教育該訓練的是「基本溝通技巧」和「共同文化價值」,而不該導入精英教育的理念,我們該有精英大學但不該有精英幼稚園....他認為:只有自我實踐的典範,才叫做精英

人能自我實踐,是一種主動積極的,經過深思熟慮的終極目標。所以我不敢輕易依賴補習班來教育自己的孩子,因為那很容易讓孩子腦袋快速僵化、不用自己思考的被動學習。

我們身為父母應當要時時警惕,不要教育出像小學生的大學生兒女。教育的起點與終點,都是讓孩子能夠「自我教育」與「自我實踐」,能做到這一點,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。

 

 "相關文章:

精英教育應該教什麼?

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32392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熊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